发布日期: 2025.09.28
9月22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高温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中南大学刘咏教授、天津大学刘永长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中南大学谭黎明副研究员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以“ni3al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发及应用”为题,系统分享了我国在ni3al基单晶高温合金设计、制备与工程化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金淑作“难熔金属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功能性研究”报告,深入解析难熔金属在极端环境下的结构—性能关系与功能化设计路径。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彭子超以“双性能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应用与挑战”为题,系统介绍粉末高温合金在成分设计、制粉工艺、成形技术及性能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突破。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高温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极限突破、规模化制备瓶颈及产业链协同创新等话题,结合各自研究专长展开深入交流。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吴渊介绍了高熵合金等新型高温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的研制进展。上海商发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主任徐瑶从应用端出发,阐述了商用航空发动机对高温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的具体需求,以及当前产业链协同和标准化等方面情况。云南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高级工程师魏燕分享了高温稀贵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杰探讨了高温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研制需求。
大家一致认为,实现高温有色金属材料自主可控是支撑我国航空航天、能源与国防高端装备发展的战略核心,须突破高纯净熔炼、构件稳定制造、长寿命涂层等共性技术瓶颈。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是关键,应推动材料设计、加工工艺、智能装备与服役评价的深度融合。要加强产学研用联动,构建从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到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当前我国在高温材料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不足,亟需加快团体标准与行业规范建设,提升国产材料的认证认可度,助力我国高温有色金属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会后,专家们赴钢铁研究总院涿州基地实地考察,了解高品质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全流程工艺控制情况,并观摩了高温有色金属行业热等静压等先进装备。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