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9.24
9月17—18日,由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我助妇儿康・科学种子”项目“百校科普行——科普进校园”暨2025年省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举办。
活动伊始,以“科学实验室”为主题的科普实验秀与科普表演率先拉开帷幕。人形机器人灵活完成肢体协作、精准动作演示,机器狗则以活泼的姿态展示跳跃、翻滚。科普实验秀环节,“不伤手的火焰”“有趣的空气大炮”“蘑菇云爆炸”等趣味实验依次上演,以视觉冲击和互动体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全天候开放的科普展示区,发电单车、意念赛车、ai数字展示、智能机器人、vr体感探秘等20余个展项同步开放,同学们穿梭其中,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科普大篷车带来的“转动生花”“百发百中”等互动项目,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机械运动、抛物线轨迹等科学规律,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活动还特别邀请两位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开展专题科普讲座。科普作家董淑亮以“发明创造里的科学密码”为题,从发明创造的本质属性、创新主体的多元特征、科学素养的提升路径三个维度,结合自身100余部科普作品创作经历与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创新源于生活观察”的核心逻辑。南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张堃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系统解读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产业前景及对科创教育的赋能价值,通过现场演示团队研发的医学工程智能产品,直观展现“ai 医疗”在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随后,同学们围绕“如何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踊跃提问,专家们热心解答,为学生搭建起“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学习平台。
在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中,以ai摩天轮智能体设计与制作为主题,旨在通过“科技 人文”的融合,让学生在专家和教师的引导下,从零基础开始,逐步掌握搭建与编程技巧,体验人工智能项目的完整创作流程,展现同学们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下一步,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将联合省妇儿基金会继续实施好“科学种子——百校科普行”项目,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需求,创新设计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优质的科普活动,持续推动科普资源下沉校园,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为国家储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助力更多青少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包政)
江苏省科协供稿